Zhongshan Daxue xuebao. Yixue kexue ban (Mar 2025)
基于蛋白组学分析蓝光对豚鼠眼球正视化过程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探讨蓝光对豚鼠眼球正视化过程的影响和蓝光在正视化过程中的潜在机制,并评估其在近视防控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将20只3周龄雄性豚鼠随机分到白光组和蓝光组,每2周测量屈光度和眼部生物学参数,直至第8周实验结束。并利用蛋白组学技术4D-数据非依赖型采集(4D-DIA)对蓝光组和白光组的豚鼠视网膜进行检测,探索蛋白组成、表达差异以及对应的生物学功能。结果2周后,白光组中豚鼠逐渐向正视状态发展,蓝光组出现远视漂移,组间屈光度存在显著差异(P<0.001)。自第4周起,蓝光组的眼轴长度显著小于白光组(P<0.05)。此外,自第2周起,蓝光组的玻璃体腔长度显著小于白光组(P<0.05)。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在视网膜中共筛选出161个差异蛋白,其中98个蛋白上调,63个蛋白下调,主要富集于囊泡运输、氧化-还原反应、烟酸及烟酰胺代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代谢等生物合成途径中。结论暴露于蓝光的豚鼠表现出远视漂移和眼轴伸长减缓,对正视化有延缓作用。利用4D-DIA技术发现,蓝光组与白光组间差异蛋白主要参与NAD+代谢、烟酸及烟酰胺代谢途径,其中参与NAD+补救合成途径的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上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下调。这为理解蓝光在正视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为近视防控技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