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学报 (Jan 2022)

马来穿山甲和中华穿山甲鳞片编码系统及鳞片差异性

  • 郭策 1,
  • 2 #逯金瑶 3 #李思源 3 姜宇泽 3 梁春芳 4 华彦 4 李波 1,
  • 2 李立 3 唐松元 3 徐艳春 1,
  • 2

Abstract

Read online

鳞片是研究穿山甲(Manis spp.)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类、个体鉴定的重要材料,鳞片的形态在穿山甲身体上具有渐变性,只有同部位才具有可比性,因此,开展相关工作需要首先确定鳞片所处的身体部位,为此建立了马来穿山甲(M.javanica)和中华穿山甲(M.pentadactyla)全身鳞片(头部除外)的编码系统,并对其鳞片位置及数量进行比较分析。该编码系统对穿山甲颈部、躯干、四肢、尾部的每一枚鳞片均进行编码,每枚鳞片在坐标系中都有固定的位置。通过这一系统,可以便捷地统计各个部位鳞片的数量,比较部位之间、个体之间、物种之间鳞片数量和对应鳞片相对位置的差异。利用鳞片分布热图揭示出,全身鳞片总数、躯干部鳞片行数、尾缘鳞单侧鳞片数、四肢鳞片数等均具有显著的种内变异和种间差异(P<0.001)。此外,马来穿山甲尾腹部鳞片颜色比尾背部颜色浅,中华穿山甲尾腹部鳞片与尾背部鳞片颜色一致;马来穿山甲前肢最后一纵列鳞片逆向生长,与前一纵列的鳞片成“人”字状拱起。这些特征可作为鉴别马来穿山甲和中华穿山甲的重要依据。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