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学报
(Jan 2011)
野化培训大熊猫夜宿地结构特征的初步观察
- 谢浩,
- 罗瑜,
- 刘斌,
- 杨杰,
- 张贵权,
- 魏荣平,
- 黄炎,
- 周小平,
- 汤纯香,
- 李德生,
- 王鹏彦,
- 张和民,
- 张玲,
- 陆良媛
Affiliations
- 谢浩
- 罗瑜
- 刘斌
- 杨杰
- 张贵权
- 魏荣平
- 黄炎
- 周小平
- 汤纯香
- 李德生
- 王鹏彦
- 张和民
- 张玲
- 陆良媛
- Journal volume & issue
-
Vol. 32
pp.
245
– 248+259
Abstract
Read online
2004年3~9月,我们对卧龙自然保护区核桃坪基地野化培训大熊猫个体"祥祥"的夜宿地组成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471组夜宿地数据所涉及的7种结构因子(廊道、竹林、余竹堆、岩石、乔木、倒木、灌草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熊猫"祥祥"的夜宿地结构中,"廊道"、"竹林"和"乔木"是最主要的3个因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表明,在对地势的选择中,"祥祥"偏爱坡度5°~30°的缓坡竹林(P<0.01);环境温度增加是造成"祥祥"选择在树上休息的主要原因(P<0.05);在拐棍竹发笋期,随着活动的增加,夜宿地数量明显增多(P<0.01)。观察结果反映出"祥祥"对自然环境的主动适应,对夜宿地的分析研究结果对今后的野化培训选址和培训方式提供了有益启示。
Keywords
WeChat QR code